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朝鲜的戏剧性突变拉开序幕

可以展望的是,朝核问题,乃至朝鲜局势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特别是其戏剧性未来突变,都会必然地带来半岛和东北亚,乃至整个西太平洋大国格局的连锁效应。

安理会对朝鲜最新核试爆和导弹试验出台了新制裁决议。决议一出,局势议论纷纷,中国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两点:其一,制裁是否会有用,或在多大程度上会给朝鲜造成压力,致使其改变政策?其二,中国对制裁的立场会否影响中朝关系,乃至因此引发东北亚与西太平洋的战略格局变化。这些问题都具有立即而重大的地缘政治意义,其肯定的结果也可以基本断言的。

诚然,就联合国与国际关系的事实而言,确实很难找到因制裁而根本与直接改变被施压者政策的先例。相反,历史上的太多围城战、外交孤立与二战中所谓战略轰炸,对于被施压者而言,由于其封闭的环境、外部加大压力往往导致其内部更坚决及广大的对抗决心。就朝鲜而言,在核问题上采取重大转变必然意味着其内外根本政策的变化,则决策者很难说具备适应这种变化的内外条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朝鲜即使采取某种谋略性的暂时妥协姿态,也不会因安理会的新制裁行动而改弦更张。

引人注目的是,本轮被称为空前严厉的制裁磋商过程中,中国采取了与美国及其伙伴比较合作的态度,此点具有深意。一则,这表示中国基于半岛无核化的总体目标,已经对朝核问题的恶性发展逐渐失去耐心,对朝核局面对中国自身外交和地缘战略利益的负面影响有更直接感受,同时,也间接地表明,中国在政策与决策方面展现超越六方会谈的更全局与更长远思维。朝鲜对中国支持制裁的立场自然不会满意,中国作为朝鲜第一大经贸伙伴,本轮制裁牵涉的矿石等产业内容又与中国干系重大,这就意味着中国已决心为自身政策立场支付相应代价,而这些代价的对价则是中美在其他重要议题上的政策协调。

过去20年中,与朝核问题并存的伊朗核问题,由于日内外达成协议,从而进入崭新局面。在伊核问题上,以及最近的叙利亚停战协议过程中,俄罗斯采取了与美国合作的态度,这是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外部条件,而俄罗斯之所以在这些问题上采取合作立场,根本原因在于其打破国际制裁和外交孤立,重返国际政治核心舞台的需要,背后则是普京的俄罗斯内部压力的反映。内部压力促使传统上支持朝鲜的各大国对美采取更合作政策,这一现实情况短期不会改变。这也决定了朝鲜不太可能靠过去的二桃杀三士游戏继续对抗,因为其政策延续的主要资源毕竟来自这些大国。

必须看到的是,本次决议的通过很清楚地显示,朝核问题不可能无限度地沿此前基本由朝鲜政策牵动的走势发展,此后的发展无外乎三种情形:其一是朝鲜改弦更张,从而在中俄推动下走向外交解决;其二是朝鲜依然故我,甚至因此采取更不合作的激烈对抗态度,则国际社会必然采取更严厉的施压态度,而朝鲜现在的大国支持者逐步转向更彻底的压制政策,甚至在能源等经贸合作领域实行断奶;其三,更可能的是,在朝方的虚与委蛇中,外部压力逐步透入其内部运转,形成新一轮内部经济与社会压力,外部则做好了应对非常局面的军事与政治准备,因此,事态以世界史上常见的戏剧性突变结束。后一种可能性已愈见清晰。

不应对朝鲜由于其传统冷战式、自我宣传造成的强悍形象抱不切实际的幻想。朝核问题之所以每下愈况,乃至今日,主要地并非朝方政策得当,更多地是因为冷战后大国政治结构的解体,亚太大国战略猜忌的上升和合作的无效。本轮决议显示,在朝核以及东北亚安全问题上,中美等大国合作意愿有实质性提升。朝鲜的封闭也容易导致人们对其内部压力和困难的忽视,这种困难的实际程度可能是非常严重的,而或许正是这种内部困难的压力才是朝方一意孤行和引鸩止渴,悍然发展非对称战略博弈工具核武及导弹科技的真正推力。

里根总统的当选,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以及1980年代波兰发生的事件等,现在一般被冷战史学者视为冷战大历史结局阶段的开始。要看到,朝核问题虽然首先是半岛与东北亚的安全问题,但无论就其历史形成,还是其现实态势而言,其底里都牵涉西太平洋,乃至亚太地区的大国博弈,更深层地看,则是全局政治中大国国际权力的兴衰。因此,可以展望的是,朝核问题,乃至朝鲜局势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特别是其戏剧性未来突变,都会必然地带来半岛和东北亚,乃至整个西太平洋大国格局的连锁效应。柏林墙之后是“华约”解体和苏联解体,半岛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强烈的冲击也不会仅限于半岛,一个东北亚与西太平洋地区战略症结的结局会导致怎样的地区格局翻新变化,这是人们应该做好充分心理准备的大事端。

  (搜狐评论独家原创,未经许可谢绝任何的形式的转载,申请转载请联系本公号)

专题策划:搜狐评论